实验室简介

       华东理工大学承压系统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12月批准建设,2009年6月通过教育部验收,2012年9月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

       实验室是国内承压设备领域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秉持科学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的理念,以压力容器、环境装备、动力装备等为载体,以“引领承压装备源头技术创新,强化学科基础理论前沿研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建成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国内外影响的承压系统与安全领域创新基地”为目标定位,在装备安全技术、节能与减排技术、智能检测/监测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具有重要学术影响或重大工业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保障国家安全中的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实验室依托“化工过程机械”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具有交叉学科优势的研究队伍。目前固定人员中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人才6名,4名教授先后担任全国压力容器学会理事长和国际压力容器技术学会理事,2名教授任国际压力容器技术学会副主席,12名教授任历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压力容器标准化委员会、教育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4名教授担任国内外18余个学术期刊编委,涉及机械、能源、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

       评估期内,实验室承担科研经费 4.09 亿元,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等重要任 务 685 项,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 15 项,腾讯科学探索奖 2 项。发表论文 SCI 收录 415 篇、EI 收录 364 篇;出版科技专著 6 部;主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10 项, 行业标准 13 项;获得软件著作权 57 项;授权发明专利 150 项,其中国际专利 3 项,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在过去的五年,针对承压设备高参数、大型化、高效化和长周期运行的新趋势,实验室致力在科学前沿、应用研究与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继续夯实承压装备安全保障技术科学基础,确保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并为我国在建和在研的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等重大装备研发提供技术支持,拓宽了实验室科学研究的维度;其次,加速过程污染物分离、节能减排、绿色生产基础研究步伐,以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为突破口,在相关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和工程应用示范,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进而,面向重大承压设备防灾、控灾的迫切需求,突破了智能检测监测相关技术,保障了重要承压设备长寿命安全服役,为提高我国承压设备的自主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做出贡献。

       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制定、学科知识普及和政府、行业政策咨询的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贡献显著。如通过创办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与控制创新与实践大赛、倡导全面工程教育,促进承压设备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支持“华龙”一号、CAP1400核电等重大项目的建设,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推动行业进步;通过制定安全保障、绿色生产等方面的国家/行业标准,发挥行业智库作用;通过担任多个领域内期刊编委、主办国际压力容器大会、发起中国结构完整性联盟,扩大了我国在承压设备与安全领域的国际话语权。